“这可不是普通的西葫芦,是从法国引进的新品种‘法拉利’,一粒种子就要5毛钱,不过它生长周期长达9个月,结出的西葫芦口感好、品相好,这个一亩大的棚一茬就能收入1.5万元。”盛夏时节,河北省武安市西寺庄乡东寺庄村的万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里,负责人石现岐饶有兴趣地介绍。
多年来,铁矿业一直是东寺庄村的支柱产业。如今,现代农业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新亮点。“我们要努力把地下矿产资源留给子孙用,把地上的美食美景献给当代人!”村党支部书记白拴贵说。
东寺庄村是“钢城煤都”武安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规模化种养、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武安现代农业强势崛起,在GDP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不足7%上升到现在的20%。
给力扶持,政府强势助推农业转型发展
河北晶品果业有限公司是武安一家从事核桃食品及相关工艺品研发及深加工的企业,通过龙头+基地+农户模式,如今辐射带动8万农户。
晶品果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跟武安市委、市政府的强力助推密不可分。武安市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将财政资金优先向农业项目倾斜,不断增强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2006年起,武安市制定完善了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的奖励办法,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和项目累计奖励1000多万元。这些年晶品果业共获得政府奖励扶持资金700多万元。同时,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还与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食品研究所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今公司的核桃油已通过国际互认的有机食品认证,符合美国、欧盟冷榨植物油标准,这在全国属于首家。
“以前,农民种核桃都是直接卖,经过深加工利润翻着番地涨,目前我们公司的核桃油1斤最高能卖370元,首批出产的200多吨被50多家中外客商抢购一空。”技术员程向洲说。
华丽转身,现代农业成民企投资新热点
从小在阳邑镇长大的郭明生,对家乡充满了感情。2007年,他承包了阳邑镇、管陶乡7个村庄的5万亩荒山丘陵坡地,组建了武安市智寿源林牧有限公司,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栽种优质薄皮核桃树1.2万亩,建成年出栏两万头种猪的扩繁场,智寿源公司很快发展成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父老乡亲富了起来。
阳邑镇北街村民申二玉全家6口人,一直靠种5亩山坡地维生。2007年,他把承包地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智寿源公司,家里4个壮劳力在公司上起了班,2012年收入超过5万元,,足足是5年前的20倍!如今他家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添置了新家具,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武安民营资本充足,许多企业家有投资农业的意愿。”市农工委高献民说,为使现代农业快速“强筋壮骨”,今年以来武安经过多次基地调研和市场摸底,筛选出27个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精深加工度高、综合开发性强的农业项目,一改过去政府“唱主角”的惯例,引导民营企业家成为“当家花旦”。一大批煤老板、铁老板发展重心逐步开始由“黑色金属”向“绿色农业”转变。
精深加工,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变粗
“小米是武安的特产,加工小米是我们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除此之外,公司还生产小米营养粉、米油、米乳等高附加值产品。”在河北仓盛兴油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苑翠平介绍,为了拉长产业链条,公司于2008年投资建成两万吨加工能力的大型精小米加工厂后,又投资开发了小米多功能营养粉生产技术,新上500吨小米营养粉、2000吨小米营养乳生产线各一条。在拉长产业链的基础上,公司先后进行了有机小米和绿色小米认证。打出了品牌,小米产业链条变得更粗。
现在仓盛兴年深加工小米万余吨,带动十几万户农户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带动周边地区跨过了谷子种植面积由20万亩到30万亩、谷子单产由200公斤到300公斤两道坎。迂城村是仓盛兴公司的谷子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刘润松说,过去农民把谷子当做杂粮,现在有龙头企业带动,种谷子成了产业,今年公司的收购价高出市场价2毛钱。
有了像仓盛兴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武安现代农业步伐矫健,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40多万山区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