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网页游戏私服排行榜公益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资料 >

虫虫大作战 椰林生机现(美丽中国·关注外来物种入侵③)

时间:2020-05-15 05:13来源:未知 作者:页游私服排行 点击:
周报 杂志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欢迎您: 用户ID名称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人民日报》数字报取消收费的通知 返回目录 海南引进寄生蜂类,防治入侵物种椰心叶甲虫虫大作战 椰林生机现(美丽中国·关注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欢迎您:用户ID名称

人民网

往期回顾

虫虫大作战 椰林生机现(美丽中国·关注外来物种入侵③)

人民网检索

《人民日报》数字报取消收费的通知

返回目录


海南引进寄生蜂类,防治入侵物种椰心叶甲 虫虫作战 椰林生机现(美丽中国·关注外来物种入侵③) 本报记者 闫 旭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8日   14 版)

虫虫大作战 椰林生机现(美丽中国·关注外来物种入侵③)

虫虫大作战 椰林生机现(美丽中国·关注外来物种入侵③)

  彭正强研究员在野外悬挂小蜂放飞器。
  苏小杰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碧海蓝天,沙滩椰林,这是我们印象中的海南。可是你知道吗?这里的椰林曾遭遇巨大灾害:10多年前,一种小甲虫成群入侵、扩散,啃食椰树、槟榔等棕榈科植物,拉响外来生物入侵的红色警报。在探索防控入侵甲虫危害的过程中,引入自然天敌生物成为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如今,海南岛上椰影婆娑,入侵甲虫灾情危害近乎消失,生物防治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在海南儋州市郊,有座“兵工厂”,专门生产阻击一种入侵甲虫的“秘密武器”。“兵工厂”约200平方米,由7间普通民房组成。它虽面积不大,可够神秘:窗户里外用纱窗封得严严实实,纱窗网线密如纱布;房内恒温恒湿,每层铁架上码放着整齐的透明塑料盒;盒里的新鲜椰叶下面,有星星点点的黑色小虫正在蠕动。

  塑料盒正是“秘密武器”姬小蜂和啮小蜂的诞生地。工人从野外采集甲虫放置盒中,待甲虫繁殖出幼虫或蛹,再引蜂入盒。个头比芝麻还小一圈的黑色小蜂们,把卵产在盒里的甲虫蛹内。小蜂幼虫得以吸食蛹内营养而成长。

  待到小蜂破蛹而出前几天,已经干瘪的甲虫蛹则通过物流发送到全岛各地椰农手中。椰农挂起放飞器,放入虫蛹。几天后,小蜂破蛹而出,奔赴战场,见虫杀敌,打响防治椰心叶甲虫、保卫椰子树的“阻击战”。

  小甲虫“啃”掉亿元产值,椰子树“白了头”

  一种细长体型的甲虫,个头葵花瓜子般大,能带来多大危害?海南椰农的答案是:灾情严重时,每户椰农损失近一半的椰子产量。

  小甲虫名叫椰心叶甲虫(椰心叶甲),不是原住“岛民”,而是搭顺风船来的“外来户”。椰心叶甲虫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2002年,椰心叶甲虫灾情首先在海口、三亚暴发,随后几年迅速扩散到全岛各市县。小甲虫所到之处,椰树、槟榔树受灾严重。

  “路边椰树一棵接着一棵像是白了头,树尖白茫茫的,白叶旁边围着焦黄的枯叶。”老海口市民黄忠生回忆起当时海口街道两边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觉得椰子树都快要死了”。椰树是海南的象征,既是城市景观树,也是农村的经济作物。遍布海岛的椰树,成了入侵甲虫的天然食堂。

  椰心叶甲虫,虫如其名,以椰树树心新生的嫩叶为食。甲虫挑食,专啃嫩叶,成群结队的甲虫啃完一棵椰树的嫩叶之后,会飞往下一棵椰树继续啃食。嫩叶被啃净,老叶枯落后,椰树成了“秃子”,失去椰叶进行光合作用,只能慢慢死去。据本地椰农讲,原本椰树能有20至30年产椰寿命,而灾情暴发时,嫩椰树只能活一年,老椰树最多活不过两年。

  “海南本土不存在有效天敌,甲虫自身繁殖能力特别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正强对小甲虫的习性非常了解。自灾情暴发以来,彭正强带领的团队一直从事椰心叶甲虫的防治研究工作。

  据彭正强介绍,椰心叶甲虫平均寿命4个月左右,在海南一年能繁殖4至5代,世代重叠。每只雌虫每次可产卵100多粒,单次飞行达180多米,“海南气候温暖湿润,甲虫几乎全年都可以繁殖生长,极易成灾”。

  灾情暴发后,据海南省农业林业部门统计,海南省内染虫棕榈科植物累计达300万株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引入外来寄生蜂灭虫,防治成本从每棵树40元降至1元

  小甲虫吃得欢,成了椰树的大灾难。虫灾暴发,海南省农林部门与科研专家按照“先救树,后研究,边研究,边应用”的策略,着手对椰心叶甲虫防控进行全方位研究。

  最初,为了先救树,城市农林部门采用应急防治方式,组织人力使用机械和工具,逐个将感染的椰叶枝蔓砍伐、铲割,并使用农药逐树喷洒。椰叶上虫量少时,人工应急防治有一定成效,但虫灾泛滥后,除虫效果变差。特别是在地广树多的农村地区,逐树处理需要大量人力,防治力量难以覆盖。

  正当人工防控陷入停滞时,有两种小蜂引起了专家的注意。“2003年,我们团队查阅国外资料发现,在已暴发过甲虫灾害的越南、印尼等地,有引进自然天敌防控的成功案例。”彭正强对比中外案例发现,越南等地自然环境与海南类似,引进甲虫天敌或许是可行办法,“当时不确定能否有效防治甲虫,前期需要对两种天敌小蜂进行观察和研究”。

  两种小蜂个头比蚊子还小,体长只有黑芝麻1/3大,分别叫做姬小蜂和啮小蜂。小蜂繁育后代时,喜欢用椰心叶甲虫的幼虫和蛹做“窝”,专门把蜂卵产在里面,直至生长到成虫羽化飞出。被小蜂“盯上”的甲虫幼虫和蛹,基本等于宣告死亡,再也长不成成年甲虫。

  2004年,经过一年多实验室观察与野外论证,基本确定两种寄生类小蜂适合海南生态环境,并能有效控制椰心叶甲虫暴发。“只寄生椰心叶甲虫,人畜无害。”彭正强团队作出谨慎的环境报告后,开始引进姬小蜂和啮小蜂,并尝试人工繁育。

  自2005年起,海南开始大规模野外释放姬小蜂和啮小蜂。截至2014年底,海南全岛人工繁殖和野外释放姬小蜂和啮小蜂54亿只,从根本上控制了椰心叶甲虫疫情。目前,海南全岛共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椰子研究所,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儋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等4个小蜂人工繁育基地,日生产能力达到姬小蜂150万头、啮小蜂5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