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网页游戏私服排行榜公益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韩晓青: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时间:2019-02-24 21:39来源:其他网站 作者:页游私服排行 点击: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此时,古老的中国正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诞生在当时环境下的党,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自己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一种开天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此时,古老的中国正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诞生在当时环境下的党,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自己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创新精神的继承,贯穿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这种精神也必将引领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传承民族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简洁隽永的古语,折射出中华民族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积极推动发展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精髓。但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落后了,重要原因就是创新精神不足,在科技方面表现尤其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创新精神的缺乏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充分体现了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这也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其一,党的创建有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五四时期被中国人民当作新思潮传播的社会主义学说十分庞杂。对这些主义和学说,他们经过分析、比较和选择,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进步青年逐渐成为了早期的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有着科学思想的指导,我们党才能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这种选择和做法都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其二,党在创建过程中就注意深入群众,这是其他政党从来没有做过的。党成立后不久就组建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还在各地相继建立了分部。各分部在本地区开工人夜校,创办工人刊物,领导罢工斗争,对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如此深入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不能不说是开天辟地!

  其三,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也是开天辟地的。中国革命的过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共有13人,13名代表中有的因信仰不坚定或者不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而脱党或被党开除;有的为了党的事业壮烈牺牲。13人中最后仅毛泽东、董必武二人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样经过严格筛选的领导核心是保证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

  2.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充分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革命首创精神。

  党最初的设想是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走一条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但八七会议后,各地武装起义的实践证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在大城市搞武装暴动,在中国是走不通的。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经过探索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他在1928年10月、11月,先后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述,对一年多来的斗争经验进行了总结。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的深刻而具体的体现。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八个决议,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此时,毛泽东收到了林彪带有悲观情绪的元旦贺信。古田会议后,他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借着批评林彪阐述了自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看法,这封信就是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封信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功开辟。

  实践证明,照抄马列本本、共产国际决议,照搬俄国革命经验行不通,而毛泽东等人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3.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1956年初,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存不存在矛盾,这是很长一个时期内被回避的问题。毛泽东不仅把长期回避的问题鲜明地提了出来,并且把它提升到一个重要地位来认识,从理论上作了明确的阐述,并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及其解决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创新和首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如何发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尤其在经济体制方面,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必将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